相应开支与赈灾所用,仍有存留。虽云南、广西等地困顿多年,但四川、贵州、广东、江西等地官仓储粮充沛。”

“据臣估算,凭地方官仓供养二十万军士绰绰有余,甚至不需动用京师储粮。只是眼下秋收在即,朝廷若发动大军,必征调民工,恐有损秋收,波及秋税。臣只能说,出兵安南,户部可支。”

朱允炆赞赏地看了一眼黄子澄,他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自从领了户部之后,却十分负责,且有大才。

他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动用二十万大军,绝对不是二十万军士的事。

很多人认为古代打仗跟玩似的,张嘴闭嘴就是带领几十万大军出征,还恨不得几千里路,几天就能飞过去。

事实上在古代,打仗是一件极为劳民伤财的事,轻易打不得,更轻易大打不得。

《孙子兵法》中有云: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意思就是,动用十万兵马,行走千里,每日耗费便达“千金”,而为了保障这十万人打仗,需要七十万家庭提供后勤保障。

就算是一个家庭出一个人,那也是七十万人的后勤去保障十万人的队伍。

一个兵,就需要七个人来提供后勤。

《孙子兵法》毕竟是春秋时期的,随着历史发展,后勤效率有所提高,但也需要动用极大国力。

以历史上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北征来看,其后勤堪称恐怖。

历史记载:

前后运用驴三十四万,车一十七万七千五百七十三辆,挽车民夫二十三万五千一百四十六人。运粮凡三十七万石,并出塞分贮。

当然,朱棣的“五十万”大军极有可能是一个虚数,或者把后勤人数一并算了进去。

因为按照后世很多史料研究,五十万大军加上漫长的供应线,以这点后勤,最多只能供应十五万至二十万兵马北征。

由此可见,出兵打仗,绝不是在军营里面点了兵马,呼啦啦就可以出征了,他波及到了数十万家庭与人口,需要数十万的民工来保障后勤。

而眼下秋收在即,若动员大军,必少不了征用数十万劳力,而这些人,往往又是家庭支柱,没了他们,秋收很可能会减产,而减产的结果,便是民穷。

朱允炆又询问了其他人的意见,朱棣很明显是支持对安南用兵的,姚广孝也希望通过一次战争,来解决安南问题,同时给西南麓川等潜在势力一个威慑,以保西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