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第2/4页)
章节报错
p;&esp;一线刘也不是傻子啊,她听到这什么都明白了。
&esp;&esp;她先是大口喘息几下,捏紧拳头,然后委屈巴巴的流出泪,“唉,初长成啊,本来不想给你压力的,这就是我第二件叛逆的事情了,方沂。”
&esp;&esp;“可是,光我一个还不够,还需要你来努力,我又不喜欢推别人,我知道最讨人厌了,只希望你自己意识得到。”
&esp;&esp;还没有宣布获奖者,甚至没有切各位入围男星的画面,但方沂周边的艺人已经纷纷站起来对他拥抱,隔得远一些的就对他握手,再远一些的挥手致意。
&esp;&esp;在这样一种意义深长的介绍下,所有的东洋艺人都站起来,向方沂鞠躬,他这时候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某种图腾,某种象征。
&esp;&esp;国内艺人自然也要还礼,但没有东洋那边那么庄重,鞠躬不会那么深,作为文化界的盛事,有幸见证到这一刻,回去了也是长久的谈资。
&esp;&esp;到底这种环境能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也许日本人民的老朋友方沂明年就变成捞金的中国坏蛋,不受欢迎了,但至少现在他成了标志性人物,他的电影也会因此得益。
&esp;&esp;画面上只有方沂一个人。
&esp;&esp;“方沂!”
&esp;&esp;鸠山和处长共同用中文道。
&esp;&esp;nhk,东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直播14亿人中的唯一登台的场景,两大佬一齐把竖直菱形状的奖杯交给他,三人在摄像机前露出笑容。
&esp;&esp;一线女星刘则是眼看着方沂离开了,立刻把自己脖子上的方巾扯下来,她借着了光,用手指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esp;&esp;“你眼光不错。”
&esp;&esp;——什么嘛,就这么几个字,搞的神神秘秘的。
&esp;&esp;刘天仙顿时失望起来,她本来以为有一篇长文写给她,让她细细的看,细细的琢磨。
&esp;&esp;她想了想,又小心翼翼的擦掉脖子和脸颊的汗水,把方巾重新系回去,对自己鼓励一样:
&esp;&esp;“嘿嘿。”
&esp;&esp;第211章 一等中国人】
&esp;&esp;方沂一步步踏上去力气用的很实,他知道这一段可能要反复播放,其承担的意义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esp;&esp;如果他将来有更大的发展,人们会说,原来那时候这个年轻人就已经不同凡响,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如果他高开低走了,人们也会说,这至少是他留给我们美好的一刻,然后配上煽情的音乐。
&esp;&esp;1984年,初出茅庐的张敏明在央妈春晚上演唱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歌,顿时红遍大江南海,各地寄来的粉丝信件塞满邮箱,每天都有邮递员不停的派送……到了今天再看,张敏明的整个人生,巅峰就在那一年了,他现在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却难说是一个成功了的歌手。
&esp;&esp;但是,张最怀念的,仍然是唱《我的中国心》那一年,他把同一首歌唱了又唱,想回到万人追捧的时候。那是比挣了钱更大的快乐。
&esp;&esp;——荧幕上播放着方沂抬头的那一刹那,他背后是清冷的月光,以及纷飞的银杏叶,这一幕完全击中了东洋人的集体记忆,是一种称之为“物哀”的浪漫化情绪表达。在几大电视台的直播下,此时相当一部分人都忘不掉这个画面。
&esp;&esp;千禧年,东洋有报社对全体国民发出评选“你心中最伟大的文学名著”,参选的包括《万叶集》、《我是猫》、《罗生门》、《雪国》、《源氏物语》等等;原以为需要再争论一番,因为各时期有各时期的代表作,文学上的东西更是很难分出高下。
&esp;&esp;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源氏物语》以碾压的票数当选“最伟大”一名,而这本书,就是东洋人“物哀”情绪的集大成作。在我们大陆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等诸多原因,从来不认为纯粹的感情文学可以和鸿篇巨制相比较,即便是最表达感情的男女之事上,也要以体系严密的道德伦理、哲学观念等为支撑,呈现出较为整齐的情感取向——央戏每年都要排练《雷雨》,但这一部话剧,实际上是在借男女之情,比喻旧时代对于人性的压抑。
&esp;&esp;即便是《红楼梦》,但凡研究的稍微高深一些,也不会浅显的谈贾宝玉和诸位女生之间的情感纠葛,而是从教材开始,就把立意放得高远,说这是一本以家族兴衰反映了时代变迁的文学巨著。《红楼》不是没有写感情,不是写的不真挚,只是大陆人更愿意用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甚至先入为主的找问题。
&esp;&esp;这是我们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