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贾政听罢,心中陡然起了波澜,脸上神色不变:

“在下倒没听过,况先生是府上女眷教习,我不相熟。”

理由充分,且也应当如此。

倘若是信任之人,贾政兴许还会说说白琪指导他们文章一事。

若秦家是什么好人家,又怎么会舍得骨肉流落在外?

偏巧贾政也会帮忙料理家事。

这些年除去先前白先生教过的几户人家偶尔会送些节礼。

没见过哪户人家关心白家母女,反而是母亲对她们一直多有关照。

秦文见问不出什么,又扯了几句闲话,便告辞了。

待人一走,贾政就招手让砚台进来,看外面无人才问:“那人小厮和你打听什么了?”

刚刚秦文的小厮在外也和砚台有说有笑。

砚台瞅了一眼院子外,小声道:

“回二爷,他打听咱们家的白先生,还有先生家小姑娘,小的记着呢,在外内院的事都不说。”

砚台比较机灵,口风最紧,这也是贾政宁愿少带几个,也带他出来的原因。

贾政可不想他身边的人像大哥那几个小厮一样编排惹事。

砚台探头探脑:“二爷……”

贾政见他还有话说,又道:“你还有什么说法?”

刚刚秦家小厮那个轻狂样子,砚台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您说这什么秦家,是不是见那个小姑娘得了诰命,巴巴来认亲了。”

难说,贾政也不敢肯定:“你又懂了。”

砚台憨笑着挠挠头:“小的瞎猜的。”

……

与此同时,荣国府上也收到一个帖子,看模样制式,不是江南常见的。

这帖子上居然还有封蜡。

丫鬟把帖子先送到贾敏处。

贾敏也没见过,拿着帖子翻来覆去的看:“这是哪家的帖子?没见过。”

丫鬟道:“门房那边说,是两江督军秦家送来的。”

贾敏笑道:“咱们家先前好像与这一户没交道,真真是帖子都像军机密信一样。”

贾敏拿着帖子,见管事媳妇过来,问她:“给大哥哥请的大夫来了吗?”

贾赦从崇正书院回来就不太好,肠胃上不太舒服,吃了丸药不好,又请人来看。

那媳妇道:“还没到,早就吩咐好门房,到了就带过去。”

贾敏点点头,拿着这份帖子去给母亲看。

史苗也觉得新鲜,拆开封蜡一看,再新鲜不起来。

史苗脸色不太好:“去把你们先生请来。”

只听这个,贾敏也猜出七八分。

白先生以前的夫家就姓秦,白琪不提,她们也不问。

反正以前这个秦家据说在西北那边,看来就是前儿调任过来的。

白琪进去,史苗将帖子给她看了:“你若不愿见,就不见。”

白琪显然脸色更是难看,却没有一口回绝:“此事我说了不算,要问湘湘。”

秦家过来,是想把白湘湘认回去。

贾媃和贾娴她们得了消息,也赶紧到史苗屋里来。

贾敏可不知道什么叫客气,只差骂人了。

贾敏:“好呀,平日里不闻不问,如今见湘湘身上得个诰命,就要认祖归宗了?真不要脸!呸!”

贾媃道:“秦家那边好歹是个官,倒也不差这个九品诰命。”

史苗冷笑:“诰命是不差,差的是名声。”

白琪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又教得很好,秦家这是来摘桃子了。

天都黑了,白琪那边还没个回信,也不知她们母女谈了什么。

快子时,大丫鬟翡翠才见先生独个儿带着灯笼过来。

“您可算来了,太太一直等着。”

白琪进去,果然见太太掌着灯等她。

史苗严肃的问她,非要个答案不可。

史苗直觉,这秦家来者不善,知道白琪的想法,才好应对。

史苗问:“你与我交个底,你想如何?若当真想回秦家去,我也有法子叫你和湘湘不受欺负。”

终归这世道,女子多以父亲为贵,不排除对方给个台阶,白琪愿意让湘湘得个秦家的名分。

但史苗也要说清楚:“若不想回去,事情更是好办。”

白琪垂头,再抬眼已是泪流满面,她是个坚韧的女子,史苗从未见她如此过。

白琪哭到:“太太,倘若那家是个能呆得住的去处,我何必带着湘湘出来,那时候她也只得两岁啊!”

说罢就跪了下来:“只求太太……我甘愿在府上为奴为婢。”

如果是荣国府的奴婢,主家不放人,那秦家断然不敢起什么念头,也不会再想要一个瘫痪为奴籍的姑娘。

史苗将她扶起来:

“你放心,荣国府的牌匾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