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第1/2页)
章节报错
虽然隔着一堵城墙,但是在与辽西人的交流中,他还是能听到韩颓当的消息,然后说句:“要是韩王信没有叛汉,他也是这千户侯的模样。”
“兜兜转转了一圈,咱们都是大汉的彻侯。”卢他之勉强笑道:“只是我没你那么风光,但……”
“但你还是回来了。”韩颓当拍拍对方的肩膀,安慰道:“老一辈的事儿,谁又说得清呢?”
就像巫蛊之祸后汉武帝虽悔恨不已地建了思子宫,可是在之后的历史上,人们只会一边同情着卫子夫母子的遭遇,一面以思后,戾太子称之。
就连汉宣帝刘询都被过继到刘弗陵那脉,不敢,也没有能力给自己的大父与曾祖母翻案。
同理,韩颓当清楚卢绾的叛逃肯定是有隐情,而且不止他很清楚,汉高祖与汉高后也很清楚。
但没人会去洗白卢绾的叛国之举。
就连卢绾本人也只求个戴罪立功,从轻发落。
因为涉及原则的问题不能翻案,只能由曝光的那个咽下苦果,然后还要叩谢皇帝的不杀之恩。
“你比我幸运,至少你的大父可以得到一个还算公正的评价。”
“可我阿父不同。”郦寄虽然背叛了亲友,落得个忘恩负义的名声,可跟韩颓当的背景污点相比,郦寄好歹能嚷嚷句“我没叛汉”。
反观韩王信……
韩颓当的眼神微微一暗。
若要汉高祖评个他最恨的异姓王,韩王信一定是当仁不让的第一。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刘瑞拟定配享高庙的名单时把韩信,英布,彭越,张敖都列入搁置名单,但却忽略了韩王信与燕王臧荼——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叛徒。
作者有话说:
研究了下汉武帝的后宫,结果发现好多人因为可怜卫子夫而骂赵婕妤,也就是钩弋夫人,这让我十分不解。虽然史上没有记载赵婕妤的出身,但是考虑到大部分小说都是说赵婕妤十五六岁入宫,那么加上刘弗陵的年纪与怀孕时间,她应该是十九到二十二岁死的。
二十二岁,大学没毕业的年纪且不像卫子夫和李夫人那样有可以链接外朝的兄弟,她拿什么去陷害卫子夫——一个当了几十年皇后,甚至让汉武帝安心把汉宫交给她,自己去行宫度假的女人?
在我看来,卫子夫也好,赵婕妤也罢,都不过是宫廷政治的牺牲品。不同的是,卫子夫是皇后,是上位者,有参战资格,所以称得上虽败犹荣。但赵婕妤……我越翻资料越觉得赵婕妤才是那个可悲的女人。一个十几岁入宫,二十二岁死亡的年轻姑娘有决定未来的权力吗?
没有。
甚至在她儿子追封母族时,赵家无一人在朝为官。
就这背景,她要是能把卫子夫搞下那真是天才中的天才。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她应该会随儿子就藩,然后过上幸福的下半辈子。
“卫穆儿领三万人与程不识会和。”
“郦寄领两千五百名虎蹲士守住上郡。”
“至于陇右……”
考虑到这里有条秦时留下的长城,加上还有秦岭陇山的天险,所以刘瑞一直拿不准陇西的兵力。
而且不止是刘瑞拿不准陇西的兵力,那些有着对匈经验的将军们在计算可以投入的火炮威力时也难以确定到底要置多少兵力,所以在“想负责,但又不想付全责”的思想下,他们把难题抛给了刘瑞。
被迫做主的刘瑞:“……”
我谢谢你。
然而作为一国的最高统治者,他还是得忍气研究递上的难题,然后把墨家的赵岑和军方的郦寄叫来商议。
“对了,你去把卫青叫来。”想起自己的ssr,刘瑞的内心微微一动:“给他换身宗室的衣服。”
“诺。”李三对刘瑞的偏心有了深刻理解,退下后招过一个小黄门道:“去请卫小郎官。“
能在宣室任职的男人只有三类——宦官、宫卫、郎卫。
卫青的身份比较尴尬。
从母系是卫家的仆从,从父系是官吏之后,卫家家将。
于公,他该做宣室宫卫。这对一个白身的毛头小子而言,无疑是破格提拔。
但若是以外戚的标准来看……
嘶……
薄家的外戚估计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况且就卫青的年纪,当郎卫也不够格啊!
说是替卫穆儿养马,可看陛下与卫夫人的态度……
呵!
谁又敢让卫青真的去干粗活?
估计不必卫穆儿出手,他的两个姐姐,尤其是脾气火爆的卫少儿能活撕对方。
“切!连宗到个好姐姐可真不错呢!”宫里的人向来都有两副面孔,所以在偷偷抱怨后转而笑道:“卫小郎官,陛下有请。”
刷马的卫青擦擦污垢,上前拜道:“有劳中大人了,请。”
“请。”
抛开立场不谈,卫青在宫婢里还是挺受欢迎的,甚至称得上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