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工厂的时候,首先要确保瓶颈工序的产能要满足要求。”

“不要哪天需要转为三班生产的时候,瓶颈工序不能满足要求。”

“虽然短期内十万产能已经够星辰汽车使用了,但是我们既然要造整车,就至少要朝着年产100万的规模去努力。”

“做不到100万年产量的规模,在全球汽车行业内的存在感就不高。”

“当然了,我不是说现在就要准备100万的产能,而是规划的产线,到时候要预留扩产一倍的空间。”

“也就是今后如果有需求,可以通过增加设备的方式,比较简单的利用现在的厂房和土地,将产能扩充上去。”

“南山工业园这边的工厂,将来扩产之后有20万的产能,通过三班倒和周末加班的方式,可以实现三十多万的极限生产,就已经够了。”

“再往后如果需要增产,那就是重新修建工厂的事情了。”

曹阳没有任何犹豫就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指示。

虽然按照现在紫微星的企划数量,再过几年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产能。

但是星辰三号和星辰二号马上就要启动了。

没有人比曹阳更加清楚大型suv市场将来会有多么的疯狂。

华夏人喜欢大车,这一点跟美利坚是非常相似的。

只要有机会买到大车,自然是越大越好。

“曹总,目前紫微星的开模指示都已经开始下达,下一周就可以全部完成。”

“星辰汽车研究院这边的工作,基本上就算是完成的七七八八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正式的启动星辰二号或者星辰三号车型的研发工作了?”

既然都已经说到了未来的生产产能布局,绕永祥自然是要提出新车型的研发了。

没有新车型的研发需求,研究院的处境也会很尴尬的。

并且一款紫微星也确实是支撑不起来那么大的工厂产能。

所以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早期调研的新车型项目,就有必要正式的提上日程了。

“饶总这个提议很是及时。”

“星辰二号和星辰三号的新车型启动会,现在可以开始安排了。”

“按照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我希望星辰二号能够在2007年上半年上市,星辰三号可以在2007年下半年内上市。”

“如果能够提前,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对于星辰汽车来说,最难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w12发动机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完成研发,但是今年内搞定样机,明年上半年进入到正式量产状态,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么星辰二号和星辰三号最重要的开发就是车身和底盘、内装、电器等零件了。

这对南山集团来说,难度不是那么的大。

特别是有曹阳在,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很快的找到解决办法。

“曹总,同时启动两个新车型项目,设计的开发资金是比较多的。”

“如今星辰汽车没有任何的收入,都是依靠集团拨款来发展。”

“是不是可以考虑一款一款的来开发新车型?”

董胜男自然是希望星辰汽车能够发展壮大。

但是同时启动两款新车型,作为财务部部长,她是有顾虑的。

其他各个领域的人,估计不会轻易的站出来反对。

但是她得站出来。

要不然到时候明年一年可能就要烧掉十几二十亿的研发费用。

哪怕是节约一点,也要七八个亿。

这是非常夸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