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节(第1/3页)
章节报错
在宴会结束之后,兵部、水师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内阁与户部就开始了对封赏问题的大讨论,地点选在了水师都督府内。
铁铉拿着朱允炆的批示奏折,对李坚、徐辉祖、杨士奇等人说:“按照皇上旨意,郑和封国公,朱能、张玉封侯爵,张玉追封国公,由兵部拟定谥号。沈伟、万青林等,封伯爵。诸位可还有其他异议?”
李坚接过铁铉手中的奏折,审视了一番,不由皱眉:“骆冠英的名字为何被划掉了?”
铁铉直言:“这并非兵部划掉,是皇上亲自划去的。”
李坚凝眸看向铁铉,又看向徐辉祖、杨士奇等人:“骆冠英功劳不容忽视,他在水师中的地位仅次于张玉与朱能,更是带领船队,第一个抵达新大陆,燃起烟柱,引导水师汇合,立下巨大功劳,岂能没有封赏?”
杨荣喝了一口茶,开口道:“皇上必然知晓骆冠英的功劳,之所以划掉其名字,恐怕是另有所用。”
陈挥摇头:“哪怕是另有所用,也不能免了封赏。骆冠英之名,水师将士无人不知,若没了他的封赏,朝廷很可能落下个赏罚不明、亏待功臣的恶名,天下人都在看着,岂能因另有所用而放弃封赏,我认为,封赏名录上,必须有骆冠英的名字。”
铁铉没有反对:“既是如此,那就先加上他的名字,若皇上再行划去,我们再询问缘由,定不能寒了人心。”
李坚、陈挥连连点头,皇上你不能因为是骆冠英他姐夫,你就胡来,当初朱文正守护洪都多大的功劳,老朱不给他封赏,结果呢,朱文正连造反的心思都有了,你要吸取教训,不能重蹈覆辙。
武英殿。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骆冠英,问:“你决定了?”
骆冠英重重跪下,叩头道:“臣愿用功劳,换叔叔脱离松山矿场,弟弟冠华从交趾调回句容。”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你应该知道他们犯了法,若不是看在淑妃的面子上,他们被斩首都是轻的!现在你愿意舍弃爵位,救骆华离开矿场,骆冠华回句容,朕若不准,怕是不近人情。只不过你可要想清楚了,舍弃爵位,你可能这辈子都难以封爵。”
骆冠英坦然:“若守着爵位,亲人却受尽磨难,怕也不会开心。与其要爵位,不如要亲情,祖母若还在的话,一定也会支持冠英如此选择。”
朱允炆摆了摆手:“先回去吧。”
骆冠英行礼离开。
朱允炆看向黄淮,问:“你认为如何?”
黄淮整理着一摞文书,回道:“骆冠英在此番航行中立有大功,若不封赏,恐有损朝廷公正。不妨折中,给其爵位,不给爵位俸禄。”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点头说:“你是一个有才之人,待在武英殿有些浪费了,去吏部考功司吧,监察官员,勿要畏惧,勿要行私。”
黄淮连忙跪下谢恩。
两日后,朱允炆批准封赏文书,大封赏拉开大幕。
郑和封郑国公,跃至人臣巅峰。
张玉封侯,追封忠武公,谥号忠显。
朱能封蓝海侯,骆冠英封首登侯,沈伟封……
大肆封赏!
转眼之间,朝廷伯爵的数量已经超越了洪武时期,比开国时的伯爵还多……
户部鼎力支持,一口气拿出了四百万钱钞用于封赏,同时还搭配有各类物质奖励,官邸、粮食、布匹、香料等等。
盛况轰动一时,官员贺喜者、羡慕者无数。
朝廷对水师的大封赏,带动了民间对大海的向往,一些百姓子弟也开始主动接触航海知识,为了补充后备人才,水师都督府联合国子监,打造了独立于国子监之外的水师学院,专司航海教学。
在封赏之后,户部、国子监农学院已经选择了一批人,分为十组,各自从宫中带出一批正在育苗的番薯,连车带土一起拉走,前往皇家田庄、南直隶诸地、苏杭、江西等地。
番薯种植时间相对而言并不挑剔,四月底五月初影响不大,允许先行种植。
朱允炆列出了农作物耕作表,并选派一批人带土豆、玉米等前往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按照农时准备耕种。
为了确保耕种无误,确保收成,朱允炆特意写了耕作细则,并将一部分种子交给水师军士家眷耕种,安排专人负责照理……
有了一座城
京师城外,皇家田庄。
朱允炆作为建文朝最大的地主,是有土地的,具体有多少,没有人清楚,但国子监农学院在城外占据的二百亩农田,确实是宫里的。
农学院院长盛仲带了三十名农学院监生,直接搭帐篷住在了田间地头,每日、每夜都安排人轮流看守。
自郑和水师返回的第二天,番薯育苗工作已经启动。考虑到适宜的种植时间紧,朱允炆采取了两套育苗方案。
第一套:宫内以板车蓄土,在土壤之中直接栽种番薯,先行育苗。
第二套:宫外以田庄育苗。
板车蓄土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