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1/2页)
章节报错
“‘父母在,不远游’,阿娘,我不会抛下你。”
崔娘笑道:“你可别欺负为娘读书少,后面不是还有一句么?你有大好年华,若只是因为不想抛下我,那我岂不是成了累赘?”
王翊之摇了摇头,道:“自然不是,但……”
崔娘打断他:“为娘可以是你的牵绊,可以是风筝归来时的引线,但绝不可以成为困住你的枷锁,所以加冠礼之后,你自去罢。”
这些话对于王翊之来说,确实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他很清醒,知道崔娘不会无缘无故提出这样的要求,想到方才进屋时隐隐听到的谈话,王翊之心中产生一丝不祥的预感,问道:“阿娘,可以告诉我必须走的原因么?”王翊之顿了顿,强调道,“真正的原因。”
崔娘一怔,对上王翊之的目光,心中一虚,有些慌乱地别过脸去,道:“方才不是说了么?你已经是成年人了,该去过自己的日子。”
“好,那你与父亲的事呢?能与我说说么?你如此恨他,为何还要留在王家?为何要生下我?”
“我们的恩怨与你无关!”崔娘猛地回过头,恼怒道,“大人的事,你问这么多做什么?”
“不矛盾么?”王翊之负手而立,垂头看着自己的母亲,短促一笑,道,“赶我走时,我便是大人,有事瞒我,我又变作了孩子。”
崔娘被噎住,瞪了王翊之半晌,一扬下巴,道:“我是你母亲,无论何时,在我的眼里,你都是孩子。有些事与你无关,不该你过问,我有权不告诉你。”
“儿既已成年,也有权决定自己的去留。”在崔娘惊愕的目光下,王翊之退后一步,向她行了一礼,道,“今日是夏至,阿娘记得食用清补凉汤,儿课业尚未完成,先回房了。”说罢,不等崔娘反应,果断转身离去。
“你——”崔娘眼见着王翊之的身影消失在月洞门后,心中一时五味杂陈,既欣慰于他的孝顺,又气他不听自己的话。
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该如何说服他才好?崔娘停在原地,苦思不得其法。
片刻之后,采芹寻了过来,见到崔娘,道:“娘子,五郎君说暑天日头毒,让奴来扶娘子回去呢。”
崔娘魂不守舍地由着采芹扶自己回屋,待看见里间柜子上的萱草花时,才回过神来,她叫住正要出去的采芹,问道:“采蘩呢?”
采芹道:“先前娘子离开后,采蘩让奴将花摆好,她独自出门去了,也没说去哪里。”
“她一贯怕热又怕晒,这会儿能去哪里……”崔娘蹙起眉头,实在没有精力去猜采蘩的去向,便道,“你差两个人去找找她。”
采芹应声,出门自去吩咐不题。
崔娘撑着头坐下,余光再次落在萱草花上,心情渐渐平复下来。过了一会儿,采蘩端着凉汤进屋来,仿若两人之间没有先前的龃龉一般,向崔娘笑道:“娘子怎么一人在屋里?方才奴去厨下,却不想原来少主早已吩咐过了,所以都不用怎么等,娘子现在便可喝了。”
“你去了厨房?”崔娘有些惊讶,“我让采芹她们去寻你,遇见了么?”
采蘩摇了摇头,将凉汤放到崔娘面前。
“也罢,若是寻不见,她们自己会回来。”崔娘用手探了探碗,发现确实冰凉,想来是在井水里镇过的,她一边搅动着凉汤,一边问道,“翊儿吩咐了几碗?”
“少主做事一贯周到,‘他’也有的,已经送去了。”
崔娘点了点头,放下心来,低头尝了一口后,道:“味道尚可,你们都去吃些罢。”
“多谢娘子。”采蘩抱着托盘,转身离开,待走到屏风边时,停住了脚步,顿了片刻,回头问道,“娘子,那位元郎君何日再来啊?”
“应当快了罢,说是廿八日之前会回来,还剩两日。”崔娘回答完,有些奇怪地抬起头,问道,“怎么问起他了?”
“啊,奴想着元郎君与少主感情甚笃,怕他不来惹少主伤心呢,不过现在不担心了,无论如何,在我们出发之前,他自然是要回来的。”
崔娘“嗯”了一声,温声道:“阿也是个好孩子,他会准时归来的。”
--------------------
作者有话要说:
1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经·卫风·伯兮》,本句释义: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院。
后一句是“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原文是思念出征在外的夫君。
萱草的各种含义见百科~
2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楚辞·远游》,本句释义: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
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本句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最近家中事情太多,前有五郎君加冠礼须得准备,这两日又有余杭县令亲自来访,王家家主脾气明显比先前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