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第1/3页)
章节报错
范子清、常怀远无奈,只得抱拳应诺,军令到了,身为将军必须服从。
赵宁让他俩下去处理军务,自己站在城墙上继续思考战局。
昨夜一战胜得干脆利落,看似是八千余将士击败了五万敌军,乃战功卓著的大捷,但在赵宁看来,账根本不能这么算。
昨夜之战的核心,是范子清率部击溃了吴廷弼本部。
这是五千反抗军重骑,对一万吴军轻骑的胜利。
在范子清出其不意夜袭,吴廷弼不知反抗军虚实,双方战阵对冲、没有任何花哨较量的情况下,重骑对轻骑的碾压不可能不出现。
更何况,反抗军将士对吴军将士还有普遍的境界优势。
现在吴军知道了反抗军的部分虚实,后续吴军对反抗军的战斗,就不可能再出现轻骑跟重骑对冲的情况。
据赵宁所知,吴军不是没有重骑,相反,他们重骑不少。
再者,反抗军后续征战需要攻城拔寨,吴军若是踞城而守,重骑就没多少用了。
东南繁华,金银财货无数,富庶远不是河北河东可以比拟,财力充沛的吴国,军备绝不可能落后于大晋——军备占优才算正常。
吴军征战江南这些年,赵宁虽然忙于革新战争,无暇抽身去看,但也没少让一品楼、长河船行密切注意相关。
吴军军备如何,有多少实力,赵宁很清楚。
昨夜大捷让范子清认为吴军实力寻常,赵宁却明白以吴军的综合战力,绝对是晋军的劲敌。
因是之故,在跟吴军交手,尤其是跟吴军、秦军一起交战的情况下,赵宁跟黄远岱选择的战法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赵宁看向沂州方向,轻轻吐出一口气。
趁吴军刚进沂、密,立足未稳,反抗军必须尽快夺下二州,斩掉吴军右翼。
藤县。
吴国建武军节度使吴俊还未离开城池去沂州,就碰到了仓惶逃回的吴廷弼,听对方说完邹县战报,他气得很想让人把对方拖出去砍了。
吴廷弼并非吴氏嫡系子弟,这是他修为够高,却只能屈居吴俊之下的原因之一。
平日里,吴俊对待这位族兄还算客气,但这回对方吃了这样大的败仗,折损近万精骑,不仅让吴氏丢了大脸,也折损了家族精锐力量,令吴俊不能不怒火中烧。
在他要把吴廷弼轰出大堂的时候,坐在旁边一位矮小将领开口道:
“吴帅不必如此愤怒,晋军虽然占了邹县,终究只是因为吴将军疏于防备,一时侥幸罢了,只要我大军出击,邹县必能夺回。”
这人虽然生了个五短身材,却是吴国禁军将领,职司龙武军上将军,乃禁军有数的高阶将军,名叫陈雪陇。
吴俊的建武军虽然有八万之众,是吴国人数最多的藩镇军之一,但他在面对陈雪陇时,却不能不以礼相待。
吴国禁军二十多万,统称侍卫亲军,共有六位上将军,全都归大将军杨佳妮统辖。
吴国藩镇军合在一起六十多万,总数接近禁军三倍,但地位却不如禁军。别的不说,禁军的军备、俸禄就远超藩镇军,是吴国的核心军事力量。
这回出征中原,因为杨延广亲征,吴国出动了八成侍卫亲军,兵力二十万;藩镇军则只调集了三十万左右。
陈雪陇所部与建武军、宁国军两个藩镇军合力,组成东路军;另有三位上将军去了宋州、汴梁一线,与其它藩镇军组成西路军。
最后一位上将军率部留守徐州,既是稳定后方腹心,也方便支援各处。
吴俊瞅了陈雪陇一眼:“陈将军愿意出征邹县,为大军夺回城池?”
“若是吴帅愿意下令,本将自当前往。”陈雪陇拱了拱手,笑呵呵地道。
吴俊眼神微沉,他不仅不愿意下这个命令,而且对陈雪陇自称本将很是不满。
陈雪陇作为禁军将领,当然是寒门出身,吴俊有世家子弟的天生优越感,向来自觉高寒门官将一等。
这回东路大军又是以他为主,陈雪陇跟宁国节度使不过是副手,对方竟然敢在他面前自称本将,吴俊如何不恼?
恼归恼,吴俊却不能发作。
一方面对方是禁军上将,两人不是一个系统,对方不归他管,且官品不比他低;二来吴国是寒门的天下,吴氏仰人鼻息而已,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邹县是我建武军丢的,自当由我建武军去夺回。”吴俊拒绝了陈雪陇,打算亲自走一趟邹县。
听吴俊这么说,陈雪陇没有多言,只在心中暗暗冷笑。
吴国虽然有世家有寒门,却没有世家寒门之争,因为世家力量太小,在陈雪陇眼里,世家不过是明日黄花,注定要过时的存在罢了。
再者,他是吴王最为倚重的禁军的上将,对上藩镇军岂会没有优越感?在他看来,藩镇军就算不是土鸡瓦狗,也比土鸡瓦狗好不了多少。
吴俊轻易不肯让他出战立功,陈雪陇也不急,只要建武军再度兵败,他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