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的却是如何预防灾祸,你比别人多打了几口井,多挖了一条河,那你就是比别人提前一步,你走在了别人前头。”

“换做你是批卷人,你喜欢哪种考生?”

庄文:“……”

仔细思索了一番,他忍不住拍了拍大腿,是这个理儿啊!

天下像是黎荞这般满脑子新奇点子的人是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如同他一般,只知道老老实实的答题,所以他只需要比别人提前半步,那就赢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伸出大拇指在黎荞眼前狠狠晃了几下。

黎荞忍不住笑:“我只是在瞎分析,圣心难测,我说的不一定准。”

“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样!”

庄文倒是很有信心。

因为不管怎么看,黎荞此话都极其有理。

什么是醍醐灌顶。

这就是了。

扒拉开他的脑壳给他灌输智慧!

这些话语,私塾的陈夫子从未说过。

陈夫子只是让所有人都死记硬背,先把圣上的文章背熟了,然后一句一句的联系四书五经,再配合着常规的救灾手段,用这种法子去写文章。

用这种法子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但黎荞此话给他指引了方向!

“老弟,就凭你这聪明劲儿,拿下秀才还不是抬抬手的事儿。”

“……不不不,没真的试过,哪里敢说这种话。况且,我现在只是读了四书五经,三史三传还没看呢。”

黎荞摆手,他对他自己可没有百分百的信心。

“这都是最基本的,考的是记忆力,你现在年轻,背东西记的快,依我看等不到秋收,你就能把三史三传给背完。”

庄文现在对黎荞是心服口服,如同黎大山黎春桃那般,已经开始盲目自信了。

但黎荞闻言,摆手摆的更厉害了:“文哥,《史记》是个拦路虎,我现在可没信心能战胜它。”

说《史记》是拦路虎,那可真的一点儿都不假,因为《史记》一共有五十多万字。

五十多万字!

他买的一整套史记,每一本都好厚好厚。

相应的注释书,更是好厚好厚好厚!

买的时候,看伙计一下子从书架上取下了十本书,他头皮立马就麻了一下。

现在真的该开始读了,他头皮又开始麻。

古代人读书不容易啊,且不说这厚厚的书有多难背,光是要买这一套书,哪怕是手抄本,也要花费二十多两银子。

就算是不买手抄本,而是自己抄写,那全书抄写下来,所花费的笔墨纸砚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

况且,《史记》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汉书》,《汉书》一共是八十万字,比《史记》还多了二十多万字!

若说他看到《史记》时是头皮发麻,那他看到《汉书》时只想昏过去,怪不得古代读书人考科举得花费几十年的功夫!

另外,《左传》也将近二十万字。

再加上《东观汉记》、《公羊传》、《榖梁传》的字数,他可没信心在秋收前背完。

他只打算在秋收前把三史三传给读熟,搞清楚其具体的意思,背不背的,等进了私塾再说吧。

一味的闷头苦读并不能让他考上科举,他需要夫子的指点。

想到今年的艰难征程,他忍不住叹气:“我不明白为什么科举考试要考那么多历史书。”

这不是在故意为难人么?

考三传他还能理解,因为三传是对五经之一《春秋》的解释和补充。

但三史那么多字,干嘛要考呢。

“因为这三本不仅仅是历史书,还记载了旁的东西,天文地理,制度律法,很是全面。比如说《汉书》中的食货志篇,涉及到了农业和货币,这是讲财政、经济的,官员肯定要懂相关的知识。”

庄文倒是很理解。

“……行叭。”

黎荞心情沉重的点头。

他之前只是把《史记》和《汉书》买回来了,具体的内容他还没来得及看。

如庄文所说,这两本书若是不单单讲历史,那读书人的确该学,这些通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将来是要做官的。

圣上肯定不喜欢只会背书讲大道理的官员。

圣上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下属。

这般想着,他又问了庄文一些问题,越问,他越心平气和,对这两本大部头的抵触情绪也慢慢消减。

咳,之前是他文盲,以为这两本书只讲历史和人物,是他肤浅了。